湖南省砂石协会欢迎您!   今天是:

首页 > 新闻中心新闻中心

2022年10大采矿违法典型案例,矿老板值得围观警示!

发布日期:2023-02-02 10:14:33   点击量:1   标签:新闻中心
图片

矿产资源是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旺盛的市场需求导致矿产资源价格不断上涨,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非法利益,大肆盗采国家矿产资源,不仅严重侵害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而且破坏生态环境,引发地质灾害和安全事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重大风险隐患。

1、30多人在江豚保护区河段非法采砂获刑,惩罚性赔偿写进案例


图片
去年3-7月,被告人张某山等人事前通谋结伙,约定出资比例、作案分工、收益分配等,利用出资购买的非法改装隐形吸砂泵船,在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段上下断面之间非法采砂。受张某山等人纠集,被告人凌某华、鲍某文等人明知未取得河道采砂许可证,仍采用与张某山等事前共谋、采运一体的方式,参与盗采江砂。被告人马某玉明知凌某华等人销售的江砂系盗采,仍以94元/吨的价格,购买1000余吨后销售。至案发时,该犯罪团伙累计作案10起,盗采江砂46765.04吨,价值289.31万元,公安机关现场扣押11040.04吨。
经评估,该犯罪团伙造成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515.75万元。2022年3月1日,东台市人民法院对张某山等32名被告人以非法采矿罪,分别判处4年6个月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7万元;对被告人马某玉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对部分被告人已退出的47万余元违法所得予以没收,判决继续追缴其他被告人未退出的违法所得65万余元。14名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连带承担515万余元民事损害赔偿和技术评估费用28万元,在国家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张某山和鲍某文分别另行承担13.5万余元、1.2万余元的惩罚性赔偿。
【案例警示】
长江河道砂石是国家矿产资源,具有维持河道潜流、稳定河道形态、提供水生物繁殖栖息地等重要功能。江砂资源的无序开采,不仅危害水生物群落,严重破坏长江生态,而且改变原有水文环境,影响航道安全,甚至造成河床坍塌,给防洪安全带来重大安全隐患,危害巨大。检察机关以零容忍的态度,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重拳打击长江非法采砂犯罪。针对犯罪分子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大肆盗采江砂,检察机关会同侦查机关全面追缴违法所得;对在团伙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被告人加大侵权责任追究力度,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和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的同时,诉请法院判处惩罚性民事赔偿,有力实现了法律惩戒犯罪和预防犯罪的双重目的。

2、“判赔近30亿环境公益诉讼”入选最高检案例,涉及涉黑大案


图片
林镜泉为原佛山市三水恒福兴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世纪90年代开始,林镜泉通过在佛山市三水区经营渔港、夜总会、洗涤用品厂,积累经济实力,并招揽社会闲散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逐步形成以其为组织、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人数众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2000年开始,该组织在北江干流三水河段大肆非法开采河砂,通过有组织地实施暴力犯罪,形成对涉案流域河砂开采行业的非法控制。自2009年起,该组织又与陈志辉(另案处理)黑社会性质组织、张淑华(另案处理)团伙勾结,在北江干流清远河段大肆非法开采河砂,共同非法获利超10亿元。2020年11月下旬,顺德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寻衅滋事罪,聚众斗殴罪,行贿罪,串通投标罪,非法采矿罪,组织卖淫罪,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数罪并罚,判处林镜泉有期徒刑24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余15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九年至三年。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林镜泉等9人被判限期连带赔偿生态环境修复等各项费用共计29.6亿余元。
【案例警示】
广东佛山林镜泉等16人重大涉黑案,因检方对其中9名被告人提起公益诉讼索赔近30亿元备受关注,这一索赔金额被媒体称为“全国最高”。顺德区检察院表示,检察机关在办理涉水公益诉讼案件时,与水利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水利部门专业特长和熟悉当地水利工作实情的优势,为有效查明案情和准确适用法律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续水生态修复、水利设施保护等相关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实现了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相统一。

3、山西一涉黑企业非法采矿:罚金30亿元,主犯被判死缓


图片
2015年上半年至2018年7月期间,山西某公司作为黑社会首要分子陈某某的控制企业,在陈某某的指使下,先后安排公司下属煤炭企业进行越界盗采,将开采出的煤炭统一运送至公司下属洗煤厂洗选后,由集团销售处统一销售谋取非法利益,为陈某某黑社会性质组织攫取了巨额经济利益。经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认定:上述公司非法越界开采煤炭资源破坏可采煤炭资源总量达655.31万吨,总价值423679.35万元。
6月,山西省长治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以非法采矿罪判处被告单位山西某公司罚金人民币30亿元;以非法采矿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万元。与其他罪刑数罪并罚后,被告人陈某某最终被判决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截至目前,被告人陈某某涉黑一案已执行财产累计评估价约193.1089亿。
【案例警示】
法院法官表示,针对该案非法采矿行为以单位为依托、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等特点,判决时加大了对单位犯罪罚金的处罚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被告人陈某某等人自由刑和财产刑的处罚,既体现了对非法采矿行为的依法从严处罚力度,也体现出扫黑除恶打财断血的决心。本案的处理,有助于警示矿产能源行业经营者要依法依规开采,非法超界等非法采矿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也对私挖乱采行为起到了警示、震慑作用。

4、内蒙古赤峰克什克腾旗违规占用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图片
2022年4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内蒙古自治区发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黄岗梁铁矿区现有内蒙古黄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岗矿业公司)和克什克腾旗西北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矿业公司)两家采矿企业违规占用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采矿选矿,公园内建有7个采区、7家选矿厂、4座尾矿库及相关辅助工程,每年采选铁矿及其它伴生矿合计约340万吨。经核实,两家采矿企业的3个采矿权均未落实国家森林公园管理有关规定,长期违规开采,矿区面积合计为24.97平方公里。
图片2022年4月2日,督察组调取卫片显示,黄岗梁铁矿区两家企业7个采区全部位于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内
督察发现,两家采矿企业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多次被当地有关部门处罚。仅2018年一年,这两家企业就因扬尘污染和废水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被处罚4次,2019年以来,又因非法占用林地被处罚4次,涉及非法占用林地126亩。现场督察还发现,大量尾矿和废石露天堆放,未采取防雨、防扬尘、防流失措施,污染较为突出。
图片2022年4月3日,督察组使用无人机拍摄发现,西北矿业公司露天堆放废石,未采取防雨、防扬尘、防流失措施
两家公司存在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滞后问题,黄岗矿业公司制定并组织实施的分期治理方案,在2019年申请验收时,因多处废石场未完成场地清理和植被恢复工作而未通过验收。另外,治理方案中涉及的Ⅱ1区已闭坑露天采场,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被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督察发现,该采场仅部分回填,未达到生态修复效果。黄岗矿业公司尚有至少8处废石场和露天采场需要加快场地清理或回填、植被恢复等生态修复工作。另外,西北矿业公司在矿区四周随意堆放废石,自2018年停产至今,未对矿区多处废石场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废石长期侵占土地,露天堆放,破坏植被。
图片2022年4月3日,督察组使用无人机拍摄发现,黄岗矿业公司Ⅱ1区露天采场生态修复不到位
【案例警示】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对黄岗梁铁矿区占用国家森林公园问题重视不够,有关部门采矿权证审批把关不严、监管不力,导致环境违法行为多发,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滞后,生态破坏问题突出。

5、西藏那曲色尼区砂石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图片
2022年4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西藏自治区发现,那曲市、色尼区执行《西藏自治区砂石料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规定时打折扣、搞变通,违规批准有关单位无证开采。督察发现,色尼区多个砂石料场按规定应当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但那曲市、色尼区2018年以来多次以部门文件形式变相批准上述砂石料场,未要求办理采矿许可证。此外,当地有关部门也未按规定要求这些砂石料场办理草原征占用、水土保持等手续,放任其长期非法开采,共涉及草原面积46.8万平方米。
督察发现,中建交通建设工程(西藏)有限公司1号砂石料场未进行开挖边坡设计,对山体进行野蛮开挖作业,形成一个高差达70米的巨大垂直剖面,对后期恢复治理造成很大难度。2019年以来,该公司还突破批准范围非法开采,其中越界开采面积达到7.6万平方米,超批准面积1.7倍,超量开采砂石达到97.3万立方米,超批准开采量9.3倍,直至2021年5月群众举报后才被有关部门叫停。此外,那曲市城投碎石场未落实台阶式开采要求,造成山体大面积裸露。当地有关部门简单一批了之,监督管理不严不实,放任上述违法违规问题持续存在。
图片卫星影像图显示,中建交通建设工程(西藏)有限公司1号砂石料场越界开采问题突出
图片2022年4月1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中建交通建设工程(西藏)有限公司1号砂石料场野蛮开挖作业,形成一个高差达70米的巨大垂直剖面
督察还发现,那曲市、色尼区对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监督管理不力,部分企业履行“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责任不到位,甚至只开采不治理,对高寒草原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其中,中建交通建设工程(西藏)有限公司1号砂石料场共计占用破坏草地面积12.1万平方米,直到此次督察进驻后才准备实施生态修复治理。现场督察发现,大量剥离废石随意堆弃在山坡上,压占破坏草地;部分剥离的草皮层随意堆放,没有做到规范养护,基本丧失移植恢复价值。此外,罗玛镇五村砂石矿2018年7月就已关闭,但其破坏的近10万平方米草地至今未完成生态修复;鑫湖商贸有限公司砂石料场未落实草皮层剥离养护要求,大量砂石压占草地1.8万平方米。
图片 2022年4月1日,督察组现场督察发现,鑫湖商贸有限公司砂石料场未落实草皮层剥离养护要求,大量砂石堆放在草地上
【案例警示】
那曲市、色尼区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力,相关部门违规批准涉草原砂石料矿产资源开采项目,放任违法违规开采砂石、破坏草原生态问题长期存在。

6、内蒙古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铁矿等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图片
湖南省砂协
微信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410008 联系电话:0731-84351277 84351377 传真:0731-84351277 协会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双拥路九号长城万富汇金座二十二楼
技术支持:长沙奇想网络 备案号:湘ICP备2021007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