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编者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持续走深走实,2021年省厅启动开展了“四微”调研活动(微主题、微调研、微建言、微创新),在全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今年4月以来,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领导班子发挥“领头雁”作用,聚焦地灾防治、生态修复、矿业转型绿色发展、铁路用地保障、园区周转用地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绘红图、爱红土、守红线”主题调研,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今后政策制定、工作推进奠定基础。湖南自然资源陆续将系列调研报告予以刊发,供学习交流。
湖南省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 胡能勇
今年以来,我与地环部的同志们走访了省内部分矿区、矿企,就矿业转型绿色发展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进度上,2020年4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编制工作的通知》,将矿业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矿产资源规划全过程。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入库绿色矿山115家,其中国家级65个;明确了2021-2022年323家拟建绿色矿山名单。完成1551个调查单元梳理及成果编制,全面检查了1044个调查单元成果,调查进度和质量均位于全国前列。成效上,共查出与各类自然保护地重叠探矿权390宗、采矿权320宗。加快小型矿山整治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从根本上扭转矿产资源开发“小、散、乱、污”格局。开展露天开采矿山专项整治行动,确定全省砂石土矿控制在150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占比30%以上的整治目标。全面完成长江干流及湘江两岸10公里范围545座废弃露天矿山、1911公顷修复任务。
二、困难堵点
(一)矿产资源整合优化力度不足
“僵尸”矿山和小型规模矿山多,截至4月底,采矿许可证过期1年以上的达1112宗,占现有矿权总数近36%,小型规模矿山占比近80%。
(二)矿产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存在,低品位、难冶选矿石、共伴生有用资源、固体废弃物等综合利用和保护不到位;矿产品深加工率低、产品附加值较低、竞争力较弱。
(三)绿色矿山建设进度缓慢
全省发证矿山约3100家,已建成入库绿色矿山仅115家,离“到2022年底全省生产矿山达到省级绿色矿山标准”总体目标差距较大。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包袱重,地质灾害隐患、结构性污染修复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修复面临双重压力。
(四)扶持政策执行力度不足
矿企对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理念、要求、目标认识不到位,存在“只开不保”的错误思想。《关于全面推动矿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相关扶持支撑,但跟进、细化、落实不足,执行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一)开展资源优化整合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明确“僵尸”矿山退出关闭措施,制定小型矿山整合优化方案。坚持生态功能区定位,控制采矿权数量,实现规模开采、集中开采,强化矿产资源源头管控,促进矿产资源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资源保护利用监管,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严格开发准入,着力从源头抓管控,优化矿业结构,提升规模以上矿山企业占比。严格勘查成果及开发利用方案审查,严格把关有益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措施。严格责任追究,制定处罚管理办法与细则。积极鼓励、引导矿山企业加强企业升级扩能,提高市场竞争抗风险能力。
(三)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落实矿业转型绿色发展建设目标
强化矿业权人绿色矿山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进程,健全绿色矿山监管长效机制,保障绿色矿山建设成效。开展全面摸排,摸清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损毁和修复情况,推动纳入地方政府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加快还清历史欠账。
(四)加强宣传培训,提升基层对绿色矿业的认识
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及矿业绿色发展相关部门负责人、绿色矿山建设企业宣传培训工作,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绿色矿业发展保护监督工作,助力全省矿业转型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扶持政策研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责任分工、强化协调共享、落实扶持机制。制定骨干矿山企业对资源控制扶持政策,提升其市场话语权。充分分析省内工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谋划转型方向。
信息来源:省自然资源厅
声明:对转载、观点、图频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信息,版权归原作者,如遇侵权,我们将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