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砂石协会欢迎您!   今天是:

首页 >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

湖南省发改委发布《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21-08-24 11:53:16   点击量:1   标签:政策法规

​  一、编制背景

现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现代流通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一带一路和自贸区试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多重战略叠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技术应用为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能,强大市场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新空间;另一方面,国际经贸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省内物流运输结构不优、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较弱,给物流业发展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我省经济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服务三高四新战略,增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结合湖南实际,湖南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特点

一是精准对标注重立足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标国家系列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实际,坚持问题、目标和需求导向,着力增强《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充分衔接。注重加强与交通、商务、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专项规划和市州物流业发展规划的对接,并与国土空间规划进行衔接,切实保障《规划》内容的协同性、目标的一致性。三是力求创新。注重总结十三五时期经验做法,围绕促进城乡、产消、区域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来构思框架、谋篇布局。尤其是围绕推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对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承载主体、业态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创新。四是重点突出。《规划》着重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冷链物流和城乡配送、物流智慧化专业化绿色化、区域物流一体化等方面予以了关注,并将推进物流枢纽体系建设,打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最初一公里作为优先发展方向。五是注重落地。对《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细化提出具体目标、实施路径、重点工程,配套建立重大项目库。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现实基础。包括发展现状、机遇挑战。重点阐述了物流业发展的产业、设施、效能、环境等基础条件,深入分析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面临挑战。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一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三高四新战略,深度对接国家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加强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现代物流体系。二是基本原则。提出坚持集聚、融合、智慧、创新、绿色发展五大原则。三是发展目标。围绕建成现代物流服务新体系,提出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下降2个百分点,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350家以上等8项预期性指标。第三部分,空间布局。提出构建以八通道、八枢纽、四网络、多平台为主体的物流业发展空间新格局。第四部分,主要任务。重点围绕物流业降本增效、城乡和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物流智慧化专业化提升等方面提出10大主要任务和10项重点工程。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强化配套支撑体系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推动《规划》落实落地。



《湖南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为促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推动我省经济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增强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结合湖南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以来,全省现代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运行成本逐年下降,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2.3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33.3%,年均增长6.7%。物流业增加值2857亿元,比2015年增长58.2%,年均增长11.6%。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比2015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2%。物流业从业人员182万人,比2015年增加47万人,年均增长6.9%。

2.基础设施加快成网。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50公里,居全国第10。铁路营运里程5630公里,其中高铁通车里程1986公里,高铁通车里程居全国第6;先后开通至汉堡、布达佩斯、明斯克、比克良等10条中欧班列,覆盖“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40多个城市,开行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建成机场8个,国际全货机航线15条。千吨级及以上航道1209公里,千吨级及以上港口泊位114个。初步形成以长沙陆港型、岳阳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怀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金霞和湘南等国家级省级示范物流园,岳阳城陵矶新港、长沙传化智联、怀化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为支撑,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综合性立体物流网络体系。

3.服务效能明显提升。2020年,全省物流市场主体4.6万余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259家,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5A级21家、4A级130家、3A级102家、2A级6家,有2家企业入选中国物流企业50强,5家企业入选中国民营物流企业50强。物流园区13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物流园3个,省级示范物流园15个。物流业总收入由2015年的2560.5亿元增至2020年3929.1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由2015年的18.2%降至2020年的14.7%,降本增效成效明显。

4.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交通物流园区等发展规划,物流业降本增效、道路货运、公转铁多式联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快递物流发展等支持政策,现代物流、冷链物流、县乡村三级配送体系等行动计划,物流规划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制定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绿色物流企业等标准规范,依托省市行业协会推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物流统计体系,物流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开展物流标准宣传贯彻、大学生现代物流设计竞赛等系列工作,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区块链技术应用分会,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逐步推广应用,物流科技和人才保障明显增强。

我省“十三五”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开始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一是物流运行成本相对偏高。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7%,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与物流发达省份差距明显。二是区域物流发展仍不平衡。2020年,长株潭地区社会物流总额50388.7亿元,占到全省41.1%,湘南、湘西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三是物流智慧化水平有待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占比偏低,现代信息等新技术和新业态、新模式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普及不够,物流基础设施之间的衔接和配套有待加强。四是物流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大。与周边地区相比,我省支持物流业发展政策的吸引力仍不够强,物流税收与企业流失现象较为明显,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优化。

(二)机遇与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贸环境日趋复杂。但与全国一样,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我们要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1.发展机遇。一是多重战略叠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一带一路”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省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物流要素聚集和创新发展,形成更为合理的物流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格局,构建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二是技术产业变革为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智能运输、智能仓储、电子单证、智慧供应链管理等智慧化应用场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物流组织网络化、规模化运营提供了新路径,有利于促进物流资源高效利用、物流组织方式变革调整、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发展,推动现代物流业降本增效、提质升级。三是强大市场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新空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地依托国内市场,有利于进一步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物流环境,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物流与商贸协同发展,加速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数字化供应链发展进程,为我省现代物流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

2.面临挑战。从国际看,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大国竞争博弈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国际经贸格局和产业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严重挑战,国际流通体系遭受重创,国际物流通道受阻严重,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物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同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结构、物流市场主体及其组织方式、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家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缩小我省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对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省内看,物流业提质升级、降本增效仍面临诸多困难。物流运输结构不合理,不同运输方式的选择与物流成本相背离,物流设施设备相对落后,技术创新及应用力度不够,物流业与相关产业的匹配度不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还不强,实现物流业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实验区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聚焦物流业发展主要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全面加强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着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有序有效的物流服务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集聚发展。有效整合物流资源要素,提高供给质量和配置效率。以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等为载体,推进物流存量资源集约整合,提高土地等要素利用效率。推进要素聚集基础上的组织整合,促进不同物流服务功能的协同,实现干支仓配等物流环节的衔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行效率。

2.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商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等深度融合。促进物流要素与经济要素、产业要素协同融合。加快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升现代物流业服务和要素集成功能,形成定制化、个性化物流服务,打造产业与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

3.坚持智慧发展。支持智能化设备应用,营造智能交通、智能仓储、智能配送等应用场景,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智能化发展。推行“信息系统+”模式,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数字物流,提升物流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加强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和宣传应用,更好地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

4.坚持创新发展。推动物流行业关键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支持和推动物流企业在经营业态、技术应用、管理模式和内容标准上进行创新,提高供应链管理和物流服务水平。

5.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流通加工等协同运行的物流新模式,加强绿色技术应用和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使用及设施配套,促进共同配送、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推动现代物流业绿色低碳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智能绿色、创新融合、区域协同、集聚高效的高质量现代物流服务新体系,物流业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超过15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超过5000亿元,物流从业人员接近200万人,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左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市场主体明显增强。全省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350家以上,其中5A级物流企业30家左右;培养25家左右本土物流龙头企业,引进10家左右全国物流业50强企业;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达10家以上,省级示范物流园区达30家左右。物流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供应链集成管理能力明显增强。

——设施建设效应凸显。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极化和扩散效应显著增强,物流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不断完善,信息互联、标准协同合作机制初步建立,园区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多式联运体系基本形成,城乡物流网络运行效率显著提高。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新技术新模式在物流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先进物流运输组织方式加快发展,物流业集约、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附表:“十四五”时期物流业发展主要指标

目标

2020

2025

总量

目标

1.社会物流总额(万亿元)

12.3

15.6

2.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比率

14.7%

≤13.0%

3.物流业总收入(亿元)

3929

5031

4.物流业总成本(亿元)

2554

3195

5.物流从业人数(万人)

182

195

市场

目标

6.A级物流企业数量(家)

259

350

7.物流产业成熟度

2.85

3.28

8.物流产业市场集中度

16.9%

19.5%

湖南省砂协
微信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410008 联系电话:0731-84351277 84351377 传真:0731-84351277 协会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双拥路九号长城万富汇金座二十二楼
技术支持:长沙奇想网络 备案号:湘ICP备202100714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