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砂石协会欢迎您!   今天是: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

打破资质垄断:央企、国企、民企即将迎来公平竞争的时代?

发布日期:2020-09-18 09:46:38   点击量:1   标签:行业新闻

在《再见:垫资施工!》一文中谈到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标准框架(征求意见稿)》即资质的改革情况,那资质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目的及意义在哪?



​行业现状

纵观整个行业,近几年建筑领域民营企业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民营建企数量上虽然超80%,但是却在争夺不到20%的市场份额。在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几大建筑央企在基建领域前十的地位,民企毫无插足之力。对于央企、国企来说,利用自身天然优势(资质、国资信用、强关系网、注册资本金大、业绩好等),甚至就连招标设置的条件都对他们有利。比如一些工程在招标阶段设置只有央企、国企才能达到的高门槛,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无法企及。


这样一来央企、国企会拿到很多工程项目,然后再分包、转包给小的民营建筑公司。而这些民营建企为生存发展,只能做挂靠、分包等上不了台面的事,从而获取微薄的利润。且民营企业融资贷款的难度也是很大,银行一般都会选择规模大的国企进行贷款,而小的民企管理水平弱、信用低,银行贷款政策对这些民企的要求更加苛刻,导致民营建企银行贷款的成本非常高。


央企/国企由于各种优势~建筑市场中的垄断,而这种垄断又使得央企/国企与民企的优势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其中导致这样的现状的根本性原因之一就是~资质垄断!


资质的现状

比如特级资质作为建筑业的“顶级身份”之一,是每一家建企都在追求的。据基建通大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7月底,全国特级资质数量达868项,分别归属683家企业。那么他们的分布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五特:一家

四特:21家

三特:26家

双特:66家

一特:569家


大家可以看到是呈一个金字塔形分布,其中五特、四特、三特清一色全是央企;双特的66家中,民企只有18家,相当于民企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剩下一特的569家中民营建企也只占了约1/3


因此,综合起来,完全可以说是多数特级、一级资质集中于大型建筑央企、国企;少数特级、一级资质集中于地方企业,多数民营建企持二级、三级资质长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场民营建企数量上超80%,但是持有的特级资质数量上占比却不到1/3。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民营建企数量上虽然超80%,但是却在争夺不到20%的市场份额,劣势地位非常明显。因为首先你资质这道槛就迈不过去,然而造成这道门槛的原因又是一个死循环:没有业绩(分包的算不了业绩),就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接不到工程,何谈业绩?


铁路领域民营建企更惨,一家特级都没有;这样长此下去,对于市场的活跃度、竞争的充分性肯定是不利的。所以此次资质改革正是朝着大幅压减企业资质类别和等级的方向迈进,目的就是要打破资质垄断,让民营建企充分的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


比如:将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调整为施工综合资质,取得原10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中的任一类,即可换发综合资质。取得综合资质的企业,可承担各类别、各等级施工总承包业务,不再申请或持有其他施工资质。所以,拥有一项特级资质就更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就是此次改革的核心和用意所在!


为什么建筑企业资质一直在改革?

其实对于资质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包括我们之前也多次发文,不管是淡化也好,还是此次意见稿的大刀阔斧也好,都是想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因为资质就是那个源头


一直以来,资质的重要性可谓是至高无上。很多时候资质已经不仅仅是市场准入的标准那么简单了,更多的是自身业务能力的代名词。对于没有资质的企业来说,连参与投标的资格都没有。因此这些企业,只能被迫通过借其他企业的资质、被迫抽取高额管理费等的方式来达到中标所以很多时候虽然我们也在严管违法分包、非法转包等行为,但是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没有抓住根本性的原因~资质


另外就是资质的审查标准本身就存在缺陷,对于建企来说,想要申请资质就必须达到规定的资质等级的要求。而资质要求一成不变,久而久之,建筑市场上同等级、同类型、同数量、同业绩的企业就变得非常多。建企相似度高,同质化竞争严重。


资质是企业实力体现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唯一因为企业的真正价值不在于资质本身,而在于市场的竞争力。有些单位虽然有相应资质,却没有对应的施工能力;而有些呢虽然有能力却没有资质,于是层层转包或分包就成了行业的潜规则。其实道理很简单,这就类似我们平时讲的学历和能力一样,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因为许多能力是在社会实践中、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激发或锻炼出来的,而非课堂中教出来的,而资质改革就是要松绑唯学历论。


PPP的玻璃门如何进?

当然了,如果从为民企拓宽基建大门的角度来说,可能很多人有异议,并且会说“现在不是有PPP了吗?不是给民营建企放开了口子了嘛。”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多次谈到,PPP的初衷是很好的,其本意之一是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中吸引民间资本。但是,如今这个看起来却更像是玻璃门,看得见摸不着。放眼望去,目前的现状却是PPP已成银行的海洋、央企/国企的饕餮大餐。纵观整个PPP市场,毫不夸张的说有些项目的招标条件和规则,就是为央企、国企量身定做的。“例如,有的PPP项目只有3~4亿元,却要求社会资本要有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的净资产。”试问有几家民企能达到?再者,中小民企资金实力本来就弱,而银行方面根本不愿意为民营企业放贷,所以即便是有机会拿到PPP项目也无力参与融资,导致民企的“求生之路”愈发艰难。


大家可以看到,民营建筑企业多难?需要资质的项目,由于没有业绩(分包算不了业绩),升不了资质;PPP等项目需要资本金(重视融资能力),由于民营建筑企业得不到银行的支持,又参与不了,可谓是处处受限,所以这也是导致资质必须/一定要改革的地步了


铁路领域是焦点

实际上建筑业的改革,是一个全方位、全链条式的改革。资质是根本性的改革点之一,但也不是唯一。改革需要实现上下联动、纵横融通、前后政策的连续性和衔接性等。比如2019年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公布的施行,修改、废止了39部行政法规及部分条款,其中将《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第二章“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全部删除。这意味着民营建筑企业与央企一样,不再受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限制,可以甩开膀子“走出去”了


再比如在资质改革意见稿之后不久,就发文再次鼓励民企进入交通基建领域(特别是铁路领域)。比如上面谈了,铁路领域民营建企连一个特级都没有,而在《铁路领域大门打开:民营建企的春天到了!》一文中谈到了国家欢迎民企进入基建领域(铁路领域是重点)。于是很多人半开玩笑的说“你让民企进来试试,长裤进来,短裤出去,甚至是连裤衩都亏掉”等之类的留言(下图)。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些误解,因为鼓励民企进入铁路领域,并不单单只有施工一条路啊,也可以是投资/运营阶段、PPP模式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其他环节啊,因为民企在管理及运营效率上相比国企是非常有优势的


对于建筑业的资质改革,您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


来源:国务院、住建部、建筑业资讯平台、基建通

作者:川


精彩推荐

【重磅】关于召开湖南省绿色砂石矿山建设推进会的通知

【重磅】湘阴县湘资砂石资源有限公司:应对枯水期集中向长株潭市场供应一批优质特价砂石骨料

【政策】湖南九部门:防范化解尾矿库安全风险 尾矿库数量只减不增 严禁新建“头顶库”

【会员名片】质量当先,安全为本——株洲前进轮胎销售有限公司

湖南省砂协
微信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会员中心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2025 湖南省砂石协会 版权所有 邮编:410008 联系电话:0731-84351277 84351377 传真:0731-84351277 协会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双拥路九号长城万富汇金座二十二楼
技术支持:长沙奇想网络 备案号:湘ICP备2021007142号-1